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4年第4期
编号:11085849
融会古今 中西合璧 开拓传统医学发展之路(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4期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奉调来京。曾随名医冉雪峰、岳美中等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曾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为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1959年及196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电图进修班及心脏内科医师进修班结业。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和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名誉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8年6月迄今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专业顾问,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自1979年起担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及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顾问。五十年代后期,研究高血压病弦脉与儿茶酚胺代谢水平关系获进展;是活血化瘀“冠心Ⅱ号”复方及芳香温通复方宽胸气雾剂抗心肌缺血及其机理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是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首先应用川芎嗪(四甲基吡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研究其抗血小板机理获显效,现仍被临床广泛应用;倡用温通疗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首先应用附子1号(去甲乌药碱)治疗该病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研究血府逐瘀汤及芎芍(有效部位)胶囊抗PTCA及支架植入后冠脉再狭窄及其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取得显著进展,阐明血瘀证及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的联系。并研究复方与证候关系的药物动力学获进展。先后获国家、部局级成果奖12项。1989年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4年获第一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2001年获求是杰出成就集体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由于对血瘀证研究的贡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专著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生50余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78 字符